撕拉片价格狂飙背后的炼金术
从60元到3000元,撕拉片的暴涨轨迹堪称一场“情绪泡沫”的经典案例。这款停产近十年的摄影耗材,因明星带货、社交货币属性叠加“绝版稀缺”的标签,价格在二手市场飙涨超20倍。其背后的逻辑,是资本对稀缺性资源的疯狂追逐:供需失衡下的投机狂欢:撕拉片因停产导致库存有限,而明星效应(如鞠婧祎、刘诗诗的同款出圈)和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加持,迅速放大了市场需求。黄牛囤货、摄影机构炒作“限量艺术”概念,进一步推高价格。情绪溢价的金融化:年轻人将撕拉片视为“朋友圈九宫格”的社交货币,其情绪价值远超实用价值。这种非理性消费行为与加密货币、NFT等资产的炒作逻辑相似——价格脱离实际价值,依赖群体共识支撑。风险预警与市场反噬:当前价格已远超使用价值,投机者可能面临“有价无市”的困境。富士拍立得等平替品单张成本不足撕拉片的1/104,且厂商若复产将直接击溃现有价格体系。这一现象揭示了一个金融规律:稀缺性资产的价格狂欢往往伴随流动性陷阱。当市场情绪退潮,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“绝版商品”最终会回归理性估值。
石油过剩真相:全球在给“油箱焦虑”买单?当IEA宣布2025年石油库存将增加72万桶/日,很多人误以为“油多到白送”。但细看数据会发现,这场过剩竟是“虚假繁荣”——需求端。全球经济像台老卡车: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破纪录,欧美...
石油库存“水逆”年,油桶比奶茶店还多?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仿佛开启了“囤货模式”——IEA预测今年库存将增加72万桶/日,相当于每天往地球塞满1.5个鸟巢体育馆的油桶。但这场“油桶大狂欢”背后,却是供需失衡的黑色幽默:...
美伊博弈,核弹头与石油桶的量子纠缠伊朗的“弃核换解禁”提议,堪称现代版“割地赔款”——只不过割的是核潜力,赔的是地缘影响力。对美国来说,这是巩固中东霸权的良机:通过解除制裁换取伊朗拆除纳坦兹铀浓缩厂,既能消除核扩散风险,...
投资入口
平台综合评分排名
12年沉淀
十年老牌口碑品质
严选平台
综合监管与市场反馈刷选
行业领先
只赚最多5%服务费
实名服务
只服务接受风险条款人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