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1980年以来,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,我国外汇储备由零储备增长至当前的3万多亿美元。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复地的变化,短短几十年的发展速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。2013年以来,我国国家外汇储备再次加快增长,到5月末已突破3.5万亿美元,规模在全球遥遥领先。这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。但与此同时,巨额外汇储备所带来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。
一些人认为国家外汇储备太多了,由此产生一系列严重问题:外汇占款持续高企累积严重的通货膨胀隐患;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带来巨额汇率损失;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、日元等主要货币,却把巨额外汇以很低的价格(利率)投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(如购买美国国债等),在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需要资金的情况下,这是穷国支持富国。
甚至有观点认为,应从外汇储备中拿出1万亿美元分给老百姓,鼓励民间投资和消费等。这看起来很美,但却不具备可行性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我们要溯本清源,对外汇储备问题进行再探讨和再认识,全面、客观和准确地看待这一问题。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形成的原因。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。
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
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有两个:一是新一轮全球化快速发展,国际大环境发生深刻变化,国际资本大规模转移和流入中国;二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,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强,央行不得不购买外汇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。
我国外汇储备从“短缺”到“巨额”的变化历程
新中国成立以来,外汇一直都是我国最急需、最紧缺的资源,因此也成为国家管制最为严格的资源,长时间实施比较严格的结售汇制度。根据规定,企业、个人和银行所获得的外汇需要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(后扩展到所有银行,并于2008年开始对企业实施意愿结汇制度),中央银行再与指定银行办理外汇结算;企业、个人和银行需要外汇时,在规定的用途和限额内可以用人民币向国家购买外汇;中央银行买卖外汇形成的结余即成为国家外汇储备。虽然现行的结售汇制度几经改进完善,但总体效果并无太大差异。
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是政策原因和形势变化的客观结果
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是有其政策原因和客观需求的。从根本上说,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,扩大国际吸引力和出口生产能力的结果,是在大量外汇流入中国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,进而保持出口和经济稳定的客观需要。同时,2000年以来,随着新一轮全球化的快速发展,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,客观上为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中国提供了动力和条件。没有这些变化,巨额外汇也不是国家或中央银行想买就能买到的。
投资入口
平台综合评分排名
12年沉淀
十年老牌口碑品质
严选平台
综合监管与市场反馈刷选
行业领先
只赚最多5%服务费
实名服务
只服务接受风险条款人群